其实我最近也在寻找这个应用的中文语言包,可是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怎么搜索,都无法在官方网站上找到这个资源。大伙都知道,这是一个全球知名的即时通讯应用,活跃用户早已超过7亿,大概在2013年问世,主要竞争对手是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等。高安全性和用户匿名性是它的核心卖点,但在语言支持上,确实有些让人捉急。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如此知名的应用程序会忽略这么庞大的中文使用群体呢?这一点让我想起了在中国政府对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管控非常严格的背景下,Telegram一直面临着进入中国市场的法规挑战。事实上,它在中国大陆的正式版下载和使用遭到了限制。由于某些政策限制,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开发一个专门的中文语言包似乎并没有对他们的利益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为了一个可能无法正式进入的市场投资资源和时间,这显然是不符合成本效率的。
不仅如此,Telegram的商业模式一直以免费为主,并没有像某些应用那样提供广告服务或者其他形式的付费内容来获取收益。这意味着,他们对于语言包的开发并没有足够的营收动机。很多国际化软件都会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基础来优先开发不同语言的支持,而中文语言在此款应用中的需求,可能在他们的全球战略中并非优先事项。不过这也并不代表用户就完全无计可施,很多粉丝开发者自发地在Github等平台发布了中文语言文件,方便中国用户自行安装。虽然这些并不在官方支持的范围内,但是对于大多数想要使用中文界面的用户来说,已经是一种解决方式。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因为Telegram的API接口非常开放,开发者针对特定语言进行界面定制或开发Bot机器人都十分容易。正因如此,许多民间开发者通过开发自己的插件或者客户端变体,帮助大家在不影响原应用功能的前提下实现中文支持。我见过不少社区形成了自己的汉化项目,比如TG汉化组,他们自发性地将部分软件界面进行中文化,使用户体验更加友好。
要说再等多久能出官方中文呢?这个答案或许不那么简单。首先,Telegram的开发重心一直以来更倾向于功能升级和安全性提升,而不是语言的多样性。2021年,Telegram推出了包括视频群组通话在内的若干新功能,明显是为了追赶Zoom等应用在疫情期间所获得的市场份额。从他们的战略调整来看,语言支持的优先级仍然不高。其次,假如不能突破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某些政策性限制,Telegram可能对于推出中文语言包并没有十足的紧迫感。
无论如何,每款软件的开发都有其战略考量。而在还能找到A标签指引下的“telegram下载安装包”,这为许多中文用户提供了一条变通的途径。未来的某一天,这个即时通讯应用会真正重视中文用户的诉求吗?这或许是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如果有更多用户表达对简体中文的需求,或者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也许有一天能在官方渠道见到中英文对照的界面!可在此时此刻,选择已经摆在那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现有的资源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